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库: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试题、重点、必考复习资料

  

 一,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 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情境 B. 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 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P43
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案要点: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一、单项选择题
1、党政干部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面向(  )。
A、群众     B、上级     C、下级      D、平级
2、党政干部必须要(   )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A、联系   B、联合  C、相信   D、教育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方法。 
A领导    B革命    C政治    D办事
4、(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道德法治等多种考量因素,分别对应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治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A、观察    B、发现   C、了解    D、关注
5、“三基”指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其中基础工作是指各级各类单位履行职能必须做好的(    )和内部基础性管理。
A、最基本工作     B、最基本任务 
C、最重要工作     D、一般性工作
6、 要坚持(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全心全意        B、鱼水之情  
C、福利建设       D、社会保障
7、在调查研究中,做到实事求是,就要获得真实和(    )的材料。这就需要把材料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
A、准确    B、详细   C、客观    D、广泛
8、要严格(    ),要把对法治的坚守转化为严格依法办事的实际行动,自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依宪办事      B、依法办事   
C、依章办事      D、依规办事
9、 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强化四种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强化政治意识
B、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强化责任意识
C、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强化宗旨意识
D、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强化领导意识
10、 党政干部要树立团结意识、大局观念,维护团结、抓好团结。团结要坚持(   )。
A、党性原则  B、国家原则  C、社会原则  D、法律原则
11、党政干部法律敬畏意识表现为三种意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法律底线意识        B、法律原则意识
C、法律程序意识        D、法律规则意识
12、沟通协调具有(  ),因此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有着必须依话的原则。
A、意识性    B、道德性    C、社会性    D、国家性
13、 党政干部需具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主要包括(  )和书面表达能力。
A、口语表达能力    B、肢体表达能力
C、思维表达能力    D、抽象表达能力
14、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威信之源、(  )。
A、理想之源  B、信念之源  C 、追求之本  D、力量之本
15、(  )是指党政干部之间进行的沟通活动。
A、上行协调  B、下行协调  C、平行协调  D、交叉协调
16、树立高尚的(  )是每个人的追求。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处事观
17、2016年1月7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指出,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131”发展要求,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以(   )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A、GDP增长优先理念    B、资源开发优先理念
C、生态保护优先理念     D、创新创业优先理念
18、下列关于创新定义不正确的是(  )。
A、创新包括发明和发现
B、创新创造出现在没有的东西或发现现在未知的事物
C、创新并不包括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改造或改革
D、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
19、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针对青海工作,要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    ),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
A、生态环境保护      B、一切以经济建设为重
C、反腐倡廉建设      D、法治政府建设
20、 领导干部法律敬畏意识表现为三种意识。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法律底线意识      B、法律选择意识
C、法律程序意识      D、法律规则意识
21、(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领悟并坚持这一宗旨,不仅是立党为公的保证,而且是立身、做人、处事的根本。
A、 持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密切联系群众
22、下列关于创新说法不准确的有(  )。
A、创新能力,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
B、创新能力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智力思维活动
C、党政干部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就会促进其思维活跃
D、“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最重要
23、 法治思维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  )。
A、底线思维   B、政治思维  C、权利思维   D、义务思维
24、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独立自主,有几条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B、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D、与别国联盟以增强综合实力
25、 下列关于公文处理特性错误的是( )。
A、政治性   B、辅助性    C、技术性    D、临时性
26、“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  )党小组会,按时生好党课。
A、 支部委员会议      B、人民当家作主  
C、支部会议           D、书记会议
27、从结构上看,调研一般应具备调研目的、(  )、客体、过程、方法、结果这六个要素。
A、主体    B、理论   C、背景   D、原因
28、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  )。
A、基础     B、职责   C、前提   D、义务
29、善于发现问题、(   ),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避开问题    D、隐藏问题
30、政治素质是在一个党政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    )的素质。
A、基础     B、根本     C、次要     D、严格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理念创新是整个行政创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包括(  )。
A、学习型政府理念    B、法治政府理念
C、权力型政府理念    D、开放型政府理念
2、认真贯彻扰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正确的(    )。旗帜鲜明地反对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和平统一。
A、民族观  B、宗教观  C、国家观  D、价值观
3、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  )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A、紧抓民生之本        B、解决民生之急 
C、排除民生之忧        D、掌握群众思想
4、行政体制创新是现代各项政府改革的主题,是行政改革是要代要求。行政创新要想顺利施行,必须认识遵循以下那些基本原则(    )。
A、理论先行原则    B、协调一致原则
C、公平公正原则    D、低成本、商效率原则
5、公文写作要(    )。
A、主题明确  B、文体规范  C、文字流畅  D、表达准确
6、汉字书写能力是党政干部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衡量党政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践中,汉字书写与记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提高党政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B、增强党政干部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C、有利于发挥党政干部工作的协调作用
D、提升党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7、掌握群众工作基本方法,(    ),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A、工作作风扎实    B、接受群众监督 
C、密切联系群众    D、接受群众批评
8、 行政体制创新是现代各项政府改革的主题,是行政改革的时代要求。行政创新要想顺利施行,必须认真遵循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
A、理论先行原则    B、协调一致原则
C、公平公正原则    D、低成本、高效率原则
9、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党政干部首先需要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教育疏导,化解矛盾”、“措施得力,救人第一”等原则。其次,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种应对策略,即:(    )
A、认知策略    B、动员策略
C、情感策略    D、控制策略
10、党政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  ),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A、组织者    B、推动者  C、实践者    D、提倡者
11、 6、关于突发事件的分类,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12、下列关于过程控制力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约束力
B、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监督力
C、过程控制力是一种工作作风
D、过程控制力是一种惩治力
13、Intcrnet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搜索引擎的使用    B、电子商务的体验
C、电子政务的体验    D、电子财务的体验
1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政干部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   )服务群众的水平。
A、服务群众    B、组织群众   
C、宣传群众    D、教育群众
15、公正执法,是指在依法执行公务和为民服务过程中,切实体现法律精神、准确运用法律规范、确保实现法律规定,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    ),杜绝徇私枉法现象发生。
A、公平正义  B、公开透明  C、公道正派  D、公正廉洁
16、从学生不同的智力活动特点出发,将学习分为三类。 下列正确的是(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解决问题学习    D、学术学习
17、公务员应当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诊断、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A、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B、智力正常、适应能力强
C、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 
D、了解他人,并作出适当评价
18、党政干部掌握创新的方法和艺术,就要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己(  )。
A、善于捕捉创新的机会     
B、善于协调化解矛盾
C、善于在交流沟通中寻找新方法
D、善于运用逻辑和辩证方法
19、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    )。
A、政策领悟力    B、团队建设力  
C、过程控制力    D、协调沟通力
20、下列关于创新说法正确的有(  )。
A、创新能力,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
B、创新能力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智力思维活动
C、党政干部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就会促进其思维活跃
D、在治国理政中,短期创新比长期创新更重要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
1、沟通协调具有社会性,因此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有着必须依据的原则。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意识的,而意识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对法律规范性作用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法律的真诚信仰。(    )
4、简单地讲,政治鉴别能力是指人们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   )
5、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
6、重大突发事件是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特定时空下的人群具有突发性、重大破坏性或潜在地存在这种重大破坏性的恶性公共性群体性事件。(    )
7、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这是对党的宗旨观的历史传承。(   )
8、执行力的三大核心流程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   )
9、宗教具有的五个特征是长期性、社会性、民族性、历史
性、国际性。(    )
10、党政干部培养和锻炼口语表达技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向书本学习;在生活中融入;在生活中实践。(   )
11、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12、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现象。(   )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4、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褐色、蓝色和绿色来表示。(   )
15、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宗教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和平统一。(   )
四、简答题
1、简述党政干部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
答:第一,沟通协调能力要求党政干部掌握沟通协调的基本理论,如沟通协调活动的机理,沟通协调的本质、种类及意义,正式沟通协调与非正式沟通协调;影响沟通协调的因素,如沟通协调障碍,个体的信息处理,洞察力及文化与沟通协调的关系。第二,沟通协调能力要求党政干部掌握有效沟通协调的心理素质及技能,如语言沟通协调的运用技巧与艺术;还有环境、身体、手的动作、面部表情、副语言及着装等非语言沟通协调能力;会见及面谈技能,如会见、面谈的过程、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及面谈技能等方面。第三,沟通协调能力要求党政干部掌握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解决策略及处理技巧,如人际关系的平衡及改善技巧。
2、口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心理素质: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第二:注重了解他人;
第三: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实现途径有那些?
答:第一,在系统培训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对党政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提高其整体素质来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第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完善和落实党政干部到基层挂职、上下级之间双向挂职等制度,让党政干部在处理艰难险重问题中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党政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青海省委确定的“四个发展”、“三区战略”包括哪些?
答:“四个发展”即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三区战略”即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阅读本案例,回答下列不定顶选择题。
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原党委书记才昂、原副书记谭庆利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
2010年12月,江千乡政府扣发牧民林补资金用于上交牧民医保参合金并未进行公示,导致部分牧民群众从2014年3月起多次上访,在社会上造成下良影响。
2012年9月,江千乡党委、政府对县农牧局下发给牧民的草原奖补资金、林改补偿金和“五保”、低保等资金管理混乱,致使在发放过程中出现截留问题,相关当事人由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江千乡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不力,2014年11月1 8日,县纪委对才昂(现任甘德县政法委副书记),谭庆利(现任下藏科乡乡长)分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1、根据材料分析当前党政干部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领导干部在执行层面具有那些特征(    )
A、趋利化  B、媚上化  C、灵活化  D、机械化
2、关于执行力的三大核心流程,下列说正确的是(    )
A、人员流程 B、战略流程 C、运营流程 D、职能履行流程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关于执行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
B、领导力没有执行力的概念大,没有它的涵盖面广,或者说,领导力只是执行力的一部分。
C、从执行的角度看,没有执行力就不可能有领导力,领导者的领导力最主要表现就在执行力的强弱和大小,没有执行力更谈不上领导力,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D、执行力强,领导力就一定强,执行力弱领导力也一定弱。
4、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党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具备哪些意识(    )
A、政治意识  B、宗旨意识  C、责任意识  D、大局意识
 
案例二:
江苏宿迁:推行“十式”学习法,深化学习教育
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宿迁市积极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落实学习措施,推行“十式”学习法,切实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辅导式。通过专家讲座、特色党课等集中学习形式,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政策理论以及中央和省、市委文件精神的理解把握。将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宣传文化和党校系统抓好群众路线理论与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各县(区)及党员人数较多的部门举行一些大课讲座,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知识辅导。
二、便携式。编印一些体积较小、通俗易懂、符合基层党员需要的漫画书、口袋书等群众路线微型读本,方便党员携带学习。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编印的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手册2万份,已发放到各参学单位并在市群众路线网发布。
三、点击式。利用各类现代技术手段传输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特点,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引导党员通过各级群众路线网及群众路线专栏开展学习,政府和部门网站及时刊发群众路线相关政策理论及活动信息。依托党员e家、远程教育等平台,采取短信和微信等方式,实现即时学习。
四、案例式。发挥正反典型案例教育作用,通过宣传先进对照学提升精神境界、警示教育剖析学促进照镜自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吴仁宝、兰辉等重要典型活动;选树一批身边先进典型,适时组织事迹报告会。纪检部门对中央和省、市通报的违反作风规定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及时在各级纪检网站及群众路线网发布。
五、情景式。通过身临其境、现场感受强化学习教育效果,真正实现触及灵魂、净化心灵、纯洁党性。开展“两走进、两重温”活动,组织党员走进党性教育基地、走进警示教育基地,重温入党申请、重温入党誓词。
六、体验式。通过一线体验、角色互换等活动,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中,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中深化学习教育。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在职党员服务奉献进社区等活动,围绕卫生城市创建、邻里守望等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各参学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坐坐车、挂挂号、排排队等“体验日”活动。
七、讨论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讨论,在谈体会、话心得中启发思想、提高认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如何对待政绩、如何服务群众等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还结合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机关、服务窗口、服务品牌开展讨论;各基层党组织还结合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讨论成果通过市群众路线网“心语征集”栏目及其他相关媒体专栏交流展示。
八、竞赛式。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做到以赛促学。各级党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抓好面上指导推动工作,群众路线网及相关媒体要开设相关专栏,及时反映活动开展情况。
九、文艺式。通过快板书、小品、地方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寓教于乐,强化学习效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文艺队伍到城乡社区、园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进行演出,指导推动基层文艺爱好者自发开展节目排演。
十、广告式。在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作用的同时,积极利用户外大屏等传播媒介,发布公益宣传广告、普及教育实践活动知识,营造随处可学、随时受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各县(区),市各开发区、新区在主要道路两旁制作大型公益广告;市城管局协调有关单位利用户外大屏滚动播放群众路线视频和宣传标语;市交通局要利用公交车身及公交站台制作展播公益广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各居民小区通过悬挂横幅、制作活动展板等方式开展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还利用楼宇电视、公开栏等进行宣传。
问题:
1. 通过上述案例,谈谈你对终身学习的理解?
答: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语、经济、法律、电脑信息技术等专业日益火暴,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
    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
    21 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职工更替频繁,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2. 江苏宿迁推进“十式”学习法,深化学习教育,请思考“十式”学习法对自己实际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六、论述题
l、结合本职工作,谈谈您对提高党政干部通用基本能力的认识?
 
 
 
 
 
 
 
 
 
 
 
 
 
 
2、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
答: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一、单项选择
1.A  2.C  3.A  4.A  5.A  6.A  7.A   8.B  9.D  10.A  11.B  12.C  13.A  14.D  15.C  16.B  17.C  18.C  19.A  20.B  21.C  22.D  23.A  24.D  25.D  26.A  27.A  28.C  29.B  30.B
二、多项选择
1.ABD  2.AB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AC  8.ABCD  9.AC  10.ABC  11.ABCD  12.ABD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简述党政干部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
2、口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有哪些?
4、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5、青海省委确定的“四个发展”、“三区战略”包括哪些?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1、ABD  2、ABC  3、B  4、ABCD  
案例二:1、通过上述案例,谈谈你对终身学习的理解?
   
2、请思考“十式”学习法对自己实际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六、论述题
1、结合本职工作,谈谈您对提高党政干部通用基本能力的认识?
2、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
   
 
 
 
 
1.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2.奥苏泊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做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示范者 D.管理者
4.以下情境中的( )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时便给予强化。
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
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
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
D.小刚学会了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
5.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授“圆形”的概念时,通过向学生描述“毛驴拉辗子”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这位老师所使用的直观手段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表象直观
6.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必须首先( )。
A.备教材、备学生 B.备学生、备重点
C.备教材、备教法 D.备教法、备重点
7.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求 D.生理与心理需求
8.两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9.我国心理学家一般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
A.四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0.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为( )。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影响。
3.【答案】C。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将强化物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适当的联接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或习惯。选项BCD均表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或养成习惯,排除。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其中利用语言描述进行直观的方法是语言直观。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准备教学难点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7.【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情绪情感反映的是现实与人的需求,如果现实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备课阶段从时限上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学前的备课完成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第二阶段是单元备课;第三阶段是制定具体的课时计划。
 
 
 
 
 
 
 
 
1.( )又称为工作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3.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4.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5.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6.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8.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
9.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建构主义者提出的。(判断题)
10.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简答题)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做“产婆术”(或“助产术”)。
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之父”的美誉。所以本题选C。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和愤懑。所以本题选B。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问题的结构。在联结阶段,主要任雾是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BC。
8.【答案】√
9.【答案】×。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学习理论者提出的。
10.参考答案: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1.教育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作产婆术,它来自于( )。
A.柏拉图 B.奥古斯丁 C.苏格拉底 D.福禄贝尔
2.《理想国》是古代世界哪位著名教育思想家的著作( )。
A.苏格拉底 B.朱熹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3.下列哪一项不是21世纪世界教育特点的是( )。
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等级化
4.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颜色保持相对不变,这体现了( )。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5.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叫( )。
A.再认 B.回忆 C.想象 D.保持
6.早起看到白茫茫遍地都是雪,就可以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这体现的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抽象性 C.形象性 D.间接性
7.课程改革的核心( )。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以个性发展为本
C.启发诱导为本 D.以全面发展为本
8.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出哪种教育思想。( )
A.启发式教育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9.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 )。
A.半专业人士 B.非专业人士 C.专业人士 D.公务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是( )。
A.时间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距离知觉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面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4.【答案】C。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就是再认。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早起看到白茫茫遍地都是雪,就可以判断昨天晚上下雪了。下雪时,自己并没有看到,但从眼前的景象可以推断出来雪是夜里下的,这就是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间接反映。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这句话包含着“相互为师”的观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学习,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含有“教学相长”的意思。
9.【答案】C。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1.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2.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终结性评定 D.发展性评定
4.“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6.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判断题)
9.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判断题)
10.简述师生关系。(简答题)
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产生自尊感;做出负向评价时,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答案】C。
7.【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8.【答案】√
9.【答案】×。认知风格差异没有好坏之分。问题解决方面没有明显的强势。
10.参考答案:(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 )。
A.促进个体现代化和个性化
B.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C.促进个体现代化与市场化
D.促进个体市场化与社会化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教育者
B.学校
C.受教育者
D.教育措施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B.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C.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教育目的
4.新中国的第一学制颁布于( )。
A.1951年
B.1950年
C.1949年
D.1952年
5.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此分类是根据( )。
A.记忆的容量
B.记忆的内容
C.记忆的时间
D.记忆的类别
6.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 )。
A.自主性
B.独立性
C.自制性
D.主动性
7.学生最喜欢上肖老师的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看小说、玩手机或者睡觉。肖老师认为自己只要认真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听不听课是他们自己的事,纪律管理应该是班主任的负责。他的这种做法( )。
A.正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B.错误,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C.正确,是教师权利义务的表现 D.错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念
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
A.爱岗敬业 B.终身学习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9.按照《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采取行政处罚?( )
A.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B.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
C.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
D.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10.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
A.《广陵散》 B.《高山流水》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因此,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等及其相互联系的总和。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包括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学制改革。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6.【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表现或总结。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
7.【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与班主任共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D。
8.【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教师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行为成为学生的师表,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故选D。
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根据《教育法》第九章法律责任,“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余各项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故选D。
1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高山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传战国时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乐曲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故选B。
1.教师的哪一种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综合性
2.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高的水平 D.中等水平
3.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领导,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5.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7. 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 )。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8.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教育理念。 (判断题)
9.发现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判断题)
10.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简答题)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故本题选B。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答案】A。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意义学习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已有意义联系;另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并无意义联系,但学习者赋予某种外加的意义,这种学习就是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故选C。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类型及其每种课堂纪律的特征”。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故本题选D。
7.【答案】CD。中公讲师解析: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8.【答案】√
9.【答案】×。发现学习不等于有意义学习,也可能是机械学习。
10.参考答案: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ml/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