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分数线(所有专业分数线一览表公布)

  

有人感叹,为了自己理想的专业,果断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方向,哪怕这意味着冒着复试不及格的风险。 这点值得表扬。 不过,也有人评论称,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优秀生”退学重考的情况。 该事件反映出,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下,考生的“满意率”不高,考生在填报申请时存在盲目性、缺乏审慎性。 。 重复考试、参加考试实际上是浪费考生宝贵的时间和大学教学资源。

如何提高考生申请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在申请入学之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学科潜力。 另一方面,在招生过程中,以及在课程设置、转专业限制等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多下功夫。

考生A:对专业和兴趣不够了解

B学院:减少专业数量,实施规模化招生

邹英杰考入清华大学时,选择了与精密仪器相关的专业。 当他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后,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兴趣相去甚远。 2015年3月,他再也坚持不住了,向学校申请退学。

“一些考生在填写专业时非常盲目,被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所吸引和胁迫。 也有一些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等待分数”,而不认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抱负。 ,但请考虑“哪个专??业值得这样的分数?” 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采访中,多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反映了这一点。

高考信息每年都会变化。 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与高考政策结合起来,做出更加合理的报考选择。

类似的困惑其实也困扰着很多考生:高考之前,他们就一直在为高考而努力。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只有模糊的认识,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能做什么。

候选人对自己的兴趣和个性感到困惑。 这个时候最好使用专业的测试工具。 高考志愿者智能系统职业兴趣测试()将考生职业性格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特点。 能够精准匹配适合每个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特点,并给出适合的指标推荐!

另一方面,高校要引导考生合理填写专业。 这不仅需要考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潜力,也需要高校在招生和选拔机制上进行更大胆的创新。 为此,在近年来的探索基础上,今年不少高校在全校范围内推进了大规模招生和培养。

以清华大学为例,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下属机械工程(含机械工程实验班)、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并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类专业统一招生。 工作。 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 他们在大二的时候被分到了各个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招生大户’,每年招生超过400名学生。大规模招生的实施对清华当前的教学培养计划、学生工作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表示:

之所以“实行专业分类招生和培养,是为了打通相关学科各专业的低年级课程,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分班”。转专业时要理性选择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石振军说。

考生A:发现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的真爱

B学院:可以转专业,提供辅修和双专业

在浙江大学温州招生组举办的志愿者报名现场,不少考生和家长询问:“学生进入大学后,如果发现自己的专业不适合,可以换吗?”

“可以申请转专业,学校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会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选专业需求。”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东表示,从2016年开始,浙江大学将提供三次转专业机会:入学时、一学期一学年后、三年级内。

浙江大学除10%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出现空缺。 想读最热门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可以保证不会读自己不想读的专业。

武汉大学也不例外。 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转专业。

除了转专业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辅修找到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辅修、双主修、双学位、交叉辅修等项目已覆盖全校大部分专业。

武汉大学除医学专业外,所有专业均提供辅修和双学位培养项目。 同时,扩大自选选修课,取消指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招生简章引起高度关注,因为考入元培学院的学生入学后可以选择两个专业:一是综合理科专业,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古生物学。 可以选择元培学院提供的外语、外国历史等专业,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各院系提供的所有专业。

学生在进一步了解北大的学科地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全校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学科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 此外,还有对“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掌握某一技能的专业人才,还是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创新能力的通才”的思考。 如今,通识教育、交叉培养的理念已经越来越被高校所接受。

当然,自由转专业未来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有高校领导分析,随着今后部分省份探索取消按专业(类别)或学科分批招生、分组招生,同一学校各专业之间的生源结构、学科基础和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将会加大。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成绩差距。

“如果不同专业的考生以相差悬殊的成绩进入大学,还能自由转专业吗?如果可以,会不会成为投机寻租的新空间?”

候选人A:如何奠定职业基础

B高校:培养学生对未知的兴趣

一流大学首先需要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招生。 因此,高校从招生过程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终身职业打下基础。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是这项任务的重中之重。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大多是那些热衷于职业生涯的人。”他们的工作和专业热情的人们。

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考空间: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最擅长什么? 对你来说最有希望的未来是什么?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鄂伟南表示,“衡量一个学生学业成功与否,不仅看他懂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如何面对不懂的东西。”

后者不仅仅关乎学好一门课程或读一本书的能力,还关乎你是否善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培养这种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从被动服从详细的教案中解脱出来,主动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大学探索了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强调通识教育,打破专业壁垒。

今年,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还开创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通识教育与本科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探索“文理通古今、融会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外交流”。 为具有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文科教育和灵活、跨学科的专业教育。

当然,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在招生和培养人才方面齐心协力,两者缺一不可。 “过去,院系被动接收学生,导致人才选拔与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无法得知考生的性格、爱好、背景知识等个人特征是否适合该专业。 这在以后的招生中是需要的。 逐步让院系成为招生的‘甲方’。”

刘震认为,“这需要高校从学科、专业层面积极探索招生与人才选拔、教育培养的衔接,在招生过程中引入各部门的意见,共同明确人才选拔标准和教育目标”。 ”。

除了专业定位测试外,高考志愿报考系统还包括各专业开设院校、准确分数线以及考生历年录取省份排名等。 它还可以通过入学可能性测试来预测考生被某所大学专业录取的机会。 可能性。

 

标签:专业   招生   考生   学科   录取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