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雪车事故,钢筋施工中的质量事故有哪些

  

前言
钢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核心之一,在当前的框架结构施工中,钢筋的原材钢架雪车事故、锚固、接头、箍筋、代换等项目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规范而引起一些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隐患。本人根据近几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大家探讨,希望能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s
一、原材错用的问题
现在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功能也多样化,一个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小区,集住宅、商场、办公楼、公寓,且是同期施工。设计单位根据使用功能及结构形式要求,在同一个工程中同规格的钢筋设计有Ⅱ级钢与Ⅲ级钢。但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同是螺纹钢,很难区别,特别是有的钢厂Ⅱ级钢原材上标有3字,故施工人员容易把Ⅱ级钢当Ⅲ级钢使用;还有翻样人员把C看错或写错为Φ,同样出现用错的现象。Ⅱ级钢筋标准抗拉强度为335Mpa,Ⅲ级钢筋标准抗拉强度为400Mpa,钢筋强度值不同,配筋率就不同,一旦用错,将严重影响结构的承截能力,留下质量隐患。
控制措施:首先翻样、工长、质检员看图必须认真仔细,技术人员对料单审核后才能进行加工。钢筋进场后,材料员与试验员要将标牌与质量证明书进行核对,经监理见证后抽样复试,无标牌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应作退场处理,不得用在工程上。复试合格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并作好标识。
二、钢筋锚固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由于没有完全熟悉图纸,对规范与图集亦不甚了解,对人防顶板与屋面框架梁筋的锚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捣制顶层柱砼前没有在柱中预埋梁筋,导致部分框架梁筋的锚固长度不足。同样,柱筋加工时没有考虑钢筋焊接时烧化量,累结到顶层时,主筋不能达到梁顶,缩短了钢筋的锚固长度,有时留的烧化量太多,主筋到顶层时就高出梁顶,施工人员往往就把锚固割掉,没有按规定锚入梁板;抗震KZ边柱和角柱的顶层锚固按中间柱及非抗震KZ锚固也是较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削弱了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规范及相关图集,对钢筋班组做班前的技术交底,柱钢筋配置时留足烧化量,施工到顶层时,对出楼面主筋按≥Hn(层柱净高)/6、≥hc(截面长边)、≥500,取最大值进行一次性割平,再按实际高度及锚固要求进行加工。钢筋隐蔽前要严格进行自查、互查及专项检查。
三、钢筋连接的问题
1、电渣压力焊连接:目前大多数工程的框架柱主筋都采用电渣压力焊,但直径28、32的钢筋焊接质量合格率低。虽然《钢筋焊接与验收规程》(JGJ18-2003)规定电渣压力焊的适用范围为直径14~32,但由于电渣压力焊受操作人员素质、电流、电压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大直径钢筋往往容易产生咬边、夹渣、气孔、焊不透等质量问题。再加上管理人员不认真对钢筋的焊接接头逐个检查,就留下重大质量隐患。
解决办法:针对当前的施工现状,建议直径25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质量较有保证。
2、直螺纹钢筋连接:近几年来,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工艺已比较成熟,质量也比较有保证,目前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钢筋套筒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见到许多厂家供给的套筒长度不够,内径偏大,造成连接处长度及紧密度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工人攻丝时不用量具与卡尺,钢筋攻丝部位长短不一,造成钢筋连接时套筒内的钢筋不能相互顶紧,或外露丝扣较多。这些都削弱了钢筋连接处的抗拉及抗弯强度。
控制措施:钢筋套筒进场时,材料员要会同质检员按型式检验报告要求对套筒进行逐个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退场。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正确运用量具与卡尺,经常性地进行督促与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丝头切除重做。
四、箍筋的问题
1、箍筋的外加工:目前大多施工单位都把箍筋委托外加工,外加工单位不收取加工费,完全靠钢筋的延申率赚取利润。所以现在外加工的箍筋大都达不到规范要求, H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都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大于1%。
2、箍筋的加密:抗震KZ有加密区的要求,除具体工程设计注有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之外,一至四级抗震等级的柱按底层柱根加密≥Hn(层柱净高)/3,中间层在楼板上下按≥柱长边尺寸(圆柱直径)、≥Hn/6、≥500,取其最大值,包括梁柱节点处进行加密,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加密高度不够,特别是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较密,施工人员操作困难,箍筋不加密甚至不放箍筋。
3、箍筋尺寸不够:一些施工人员由于对钢筋保护层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保护层厚度是由箍筋的边缘开始计算(应是从钢筋的主筋边缘始计),以致箍筋的实际下料尺寸减小,导致构件的有效截面变小。
以上3点箍筋问题,不能满足箍筋一方面抗剪,另一方面对构件截面核心区混凝土起约束作用,提高构件整体承载能力的要求。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宁建工字〔2007〕32号文件规定:“盘圆钢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挤压,并不得外加工。因场地确有困难,经建设单位同意的场外钢筋加工,进场时应按批次验收和复试,外观及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应按此要求认真执行。加强钢筋加工与钢筋绑扎的过程控制,钢筋绑扎前必须对箍筋进行验收,对尺寸偏小及弯勾的平直长度不够的箍筋一律重加工,钢筋绑扎过程中对加密区特别是梁柱节点处进行重点检查。
五、钢筋代换的问题
施工中,由于钢筋型号和规格与设计不符,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还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钢筋代换时,只是在强度上达到设计要求,而忽视了钢筋抗拉强度同屈服强度两者比值的相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2.2条中规定: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控制措施:对于钢筋的代换,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应对照以下原则进行代换,等强度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不小于原有的钢筋强度,并确保钢筋抗拉强度同屈服强度两者比值的要求;如构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同级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结构构件系受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需进行裂缝和抗裂性验算。可见,在实际施工时对钢筋的代换需作计算和检验,谨慎处理才能保证安全。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框架结构的特点,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对目前钢筋工程施工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由于钢筋工程是建筑工程主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以上问题又是结构安全关键所在。所以,只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重视,加强事前事中制,过程检查,强化验收,并准确运用好检查手段和方法,完全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标签:钢筋   事故   施工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