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带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

  

张新光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口红利消失、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全国多地纷纷加入“抢民战争”。 在重塑全国城市格局的同时,也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抢民战”对我市的初步影响

一是高校毕业生流失加剧。 每年7、8、9月是全市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的高峰期,但2018年情况却大不相同,高峰期只持续到8月下旬。 人才市场的人事代理主要是回我市的高校毕业生,其档案代理人数的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我市人才回流情况的重要参考。 2013年1月至8月至2017年,全市人才市场申请人事代理人数分别为1070人、1459人、1818人、2383人、2538人,呈逐年增长趋势。 2018年同期,申请人事代理的人数为1884人,同比下降26%。 这表明全国“抢民战争”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回国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越来越多的我市源区高校毕业生,没有将自己的未来与晋城绑在一起。

二是人力资源供给趋紧。 2018年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与求职者的比例为100:90,即每100个招聘岗位对应90名求职者。 2016年和2017年同期,这一比例分别为100:102和100:97。 虽然目前的比例仍在合理范围内,但比较表明,全市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正在从供需基本匹配向供给不足转变。 目前开发区共有企业2700多家,从业人员6.6万余人。 劳动力缺口1.15万人,占现有职工总数的17.5%。 用工荒不仅限于企业,个体工商户也普遍存在。 例如,建设路某路段的32家门店中有8家出现用工荒,占统计总数的25%。 人力资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较大风险之一。 将推高本市各行业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尤其不利于盈利能力较低的中低端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是老龄化进程加快。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时,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0年,我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6.24%,接近老龄化水平; 2013年,这一比例为7.12%,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9.19%,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 我市人口增长趋势比较缓慢。 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加3.24万人,年均增长率仅为3.5‰,比全国同期5.35‰的年均增长率低185千人。 积分不如周边城市长治4.92‰、运城5.32‰、临汾5.12‰、焦作6.02‰、济源5.53‰的相应增速。 更重要的是,我市新生人数已形成大幅下降趋势。 由于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我们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的变化来观察新生人口的变化趋势。 2003年至2017年的15年间,全市小学生新生入学人数从53477人下降到18743人,年均下降7.2%。 各种不利的现状加上“抢人战争”造成的年轻人口加速流失,势必进一步加速我市的老龄化进程。 鉴于人口统计的滞后性,尚无法用数据直观地展示其影响。 但中长期来看,老龄化加深将减少城市价值产出,增加城市养老、医疗等社会成本。

二、“抢人战”暴露出的我市人才工作短板

首先,现行人才政策不具备比较优势。 晋城地处中国经济黄金对角线附近,北接省会太原,南接西安、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吸附力。 1000公里半径内,有北京等一线城市和武汉等6个新一线城市。 (占新一线城市总数的40%)。 该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才政策有《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引进人才十项措施》、《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不仅规定户籍、住房符合新一线城市的补贴、免费服务、办公场地租赁、最低年薪保障等政策水平有限,与邻近的长治、太原、焦作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例如,在2017年下半年同样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中,长治市从三类20项中详细列出了每一类的奖励补贴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提高效率等方面。 全文没有奖励补贴标准。 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广纳贤才十项措施》的实施也存在问题。

二是高校缺乏培养稀缺人才的能力。 我市目前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2300人。 人才培养能力相对缺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中,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与城市经济的融合程度最低。 每年500多名毕业生中,留在晋城的不到10人。 这样一来,我市的人才储备资源一方面通过本地培训得到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本市生源地高校毕业生的回流来补充。 但无论是本土培养还是大学毕业生回流,都达不到高校密集城市的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目前,每万人拥有人才1000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68人; 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数不足1/5,比全国31%的比例低13个百分点; 高学历人才紧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1%,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5%。

三是有限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对年轻人就业倾向的抽样调查发现,全市70%的年轻人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16%选择自主创业,14%选择到企业工作。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吸纳就业的能力极其有限。 一些年轻人选择备考失业而不进入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仅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大学生就有约6000人。 另外,我市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在1.6万人左右,其冬暑期实习和教学培训大部分安排在外地,这对解决我市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无助于解决。 选择另一边的广大民企都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等现实问题。

3.一些启示

一是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市就业。 我们市的高等院校数量很少。 要抵消培训能力不足和人才流失的影响,保障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建议政府及时出台各类人才补贴政策,支持购房、租房、就业、落户等,为各类人才提供支持,提供公租房、住房等必要的配套设施。人才公寓。 另一方面,本市可以出台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鼓励政策。 例如,户口在本市的配偶带配偶回我市落户就业,奖励5000元;户口在外地的夫妻来我市落户就业,奖励5000元。市奖励1万元。 此外,要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不定期到周边城市开展招聘考察,大力开拓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与国内主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二是引导各类人才进入企业。 民营企业缴纳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以上的GDP,贡献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8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它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才引进政策要着眼于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建议对比长治、焦作、临汾、运城等周边城市的人才政策,形成我市吸引人才入企的政策优势。 比如,调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制度,将现行大学生就业实习工资标准翻倍至3400元。 政府和企业每月各承担1700元(各占50%)。 同时,大幅压缩大学生公益岗位规模,引导人才进入企业、参与经济建设。 在市级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考试中,60%的岗位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县、区、厂矿)开放,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基层、建功立业。 向企业提供50%的社保补贴,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 如果财力有限,可以考虑分阶段采取这一政策。

三是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人口和资本从利润较低的地方流向利润较高的地方是客观规律。 我们无法阻止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也无法改变人们选择城市的决定,但可以从改变晋城的服务环境入手,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放权、放权、服务效率”。 形成晋城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的长远吸引力。

(作者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标签:企业经济   求职   经济学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7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