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123个事业单位精简比例达52%

  

近日,天津市静海区全面完成公益性服务机构改革任务。 整合设立机构123家,正式运行机构达到59家,精简比例为52%。

(图为静海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现场)

公益性服务机构改革启动以来,静海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机构改革专项小组,推动改革涉及的职能配置、人员调动、金融资产等工作。 全区123家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围,整合设立59家。 机构编制比例精简31.9%,厅级领导职务数量精简48.8%。

(图为新成立的静海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静海区坚持协作高效,加大“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力度,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架构和职能配置,对城市管理、城管等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整体重塑。住房建设、水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部署,对“三农”、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等相关机构职能进行重组。

(图为静海区财政资金结算中心办公现场)

不仅如此,静海区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强化公益属性,促进公益事业均衡充分发展。 对规模过小、功能萎缩、分散重复、职责交叉的事业单位,采取机构整合重组、优化调整职能、搭建协作平台、明确主次关系等措施以及衔接协调方式,加大调整优化力度。 、提高公益服务实效。

围绕服务“三农”发展方向,整合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所属4个处级、19个厅级事业单位,挂靠临海市循环经济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跨部门整合。 按照产业繁荣的总体要求,整合设立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按照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设立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设立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按照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设立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科技研究院按照科技兴农、产业富强的要求,按照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成立区农业科技研究院。 为解决农民全面发展问题,成立了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海分校(区农机学校)。

(图为新成立的静海区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

强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以区加油站、区公用事业配套办公室为基础,划归区水务局城市排水管理办公室。 加大城市道路、桥梁、路灯等设施维护责任,跨部门整合设立区公用事业办公室。 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由一个部门协调、一个单位提供的优化整合。

(图为改制合并后的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场地)

突出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教育体系以区师范学校为基础,整合教师培训、教学科研、电教等四个事业单位的公益职责和资源、建立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科研培训一体化教师发展机构,更好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静海区在推进机构整合重组的同时,将党的建设贯穿始终,同时设立党组织和工作机构,科学合理配置党组织领导职务和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共机构机制。 使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安排得到全面落实。

(图为改制后的静海区教育保障中心启用现场)

同时,要坚持人力、财力、物力同步调整,落实好职工和退休人员转移、社保衔接、预算管理、资金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配置等安排。办公楼及公共车辆、机构挂牌、印章管理。 在报批处级单位设置和调整的同时,同步启动“三个确定”制定,为事业单位科学有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标签:事业   整合   改革   组建   静海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