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理高考志愿填报常见问题,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填写高考申请表的相关事宜,教育部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解答,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1、在哪里可以找到有关高考成绩、申请时间和方式、各院校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参考的权威信息?

考生可根据省(区)公布的高考成绩发布时间,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及时查询高考成绩。 , 城市)。 各省(区、市)发布高考成绩时,一般都会公布申请表的时间、方式和填写方式,并提供今年高校招生计划等权威信息,供往年招生参考。年。

考生的高考愿望是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 请考生按照省招生考试机构的相关要求,按时完成报名。 前期,教育部协调有关部门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权威认定。 请考生在查询信息时寻找官方权威渠道,不要轻信网络。 真实信息。

2、高考申请咨询有哪些公共服务?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申请咨询服务,指导各地建立面向招生考试机构、大学、中学的多方位志愿申请咨询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部层面,每年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办“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 省招生考试机构和院校参与,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自愿报考咨询。 指导和服务。 2023年咨询周将于6月22日至28日举行。

在地方层面,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将为考生精心编制多种形式的志愿申请服务材料,包括高校招生计划查询、近年来高校招生情况、志愿申请办法和招生政策、考生须知等。 ,并为他们提供专题讲座、视频直播、咨询热线等方式帮助考生解决疑惑。

在学校层面,招生院校将组织现场咨询、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在线直播等活动,解读学校招生规定、往年招生办法和招生参考信息,并提供各类志愿申请咨询服务; 中学将为考生和家长进行志愿者申请培训,及时提供有关部门和高校的权威宣传解读材料、发布渠道、发布安排等信息,并组织教师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考生可通过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整理发放的自愿申请材料查询所需参考信息。 也可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大学、中学开设的咨询热线。 或在线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3. 大学招生规定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检查?

高校招生章程是学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招生政策制定的,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依据。 考生在填写申请表前,应仔细阅读拟报考院校的招生规定,充分了解该院校的招生办法和相关招生要求。

主要查询渠道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各大学官方招生网站等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4、高考招生方式有哪些?

高考录取方式由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一般有两种模式:并行自愿录取和顺序自愿录取。

平行志愿录取录取模式采取“分数(排名)优先、服从志愿”的原则。 首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然后根据考生填写的并列报考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报考比例依次进行查找。 当申请中有空缺时,就会提出申请。 申请成功后,将不再进行检索。 填写后续并行申请表。 在一轮完整的并行志愿者搜寻和备案过程中,每个候选人至多有一次被投票淘汰(成功备案)的机会。

顺序志愿录取模式又称梯度志愿录取模式,采用“志愿者第一、分数跟随”的原则。 即允许考生在同一批次中按顺序填写多个选择,通常称为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等。申请第一选择时,所有第一选择填写同一份申请表的考生根据入学空缺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选择; 第一志愿申请完成后,如果第二志愿的申请还有空缺,则将候选人安排到第二志愿。 入场。 等等等等。

省招生委员会负责备案工作。 考生电子档案在相关院校备案后,院校将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细则中的录取规则予??以录取。

5. 退学后是否有被退学的风险? 哪些因素会导致候选人退出该计划? 被退学会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吗?

高校招生实行“学校负责、省招生监管”机制。 无论是并行志愿录取还是顺序志愿录取,考生退出主要存在两个风险。 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不符合所申请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服从专业调整的; 二是考生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此,考生在填写申请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申请院校的招生规定,防止因误报而导致申请被拒绝。

考生退学,不影响后续批次考生的录取。 考生也可参加本批次志愿招募录取(未填满招生库的院校,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将重新公布补充招生计划)或后续批次报名。 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后续志愿录取。

6、填写申请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考生在填写报名表前必须有四个认识,“知己知彼”。

首先是了解国家的需求。 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拟定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决心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体现个人成长的价值。

二是了解个人情况。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考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理性考虑自己的意向学校。

三是了解高校情况。 了解拟录取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排名)、学校招生规定的内容以及学校在全省招收各类专业人才及就业前景等情况。 新高考省份的考生还应关注高考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

四是了解招生政策。 了解各省(区、市)志愿者申请程序、备案及录取细则等信息。 如有不明之处,应及时向相关招生考试机构、大学、中学咨询。

7、填写申请表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考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做出科学选择,独立填写表格。

一是合理定位。 了解点、线和位置。 成绩的高低(排名)是考生填写申请的基本因素,决定了考生可选择的大学和专业的范围。 考生要合理定位自己,理性选择自己的志向,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能自我贬低。

二是统筹考虑。 候选人应结合个人志向、爱好、特长、职业规划等因素,围绕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 高校中不存在“热或冷”专业之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生和家长切记要盲目跟风,不要追求“不浪费积分”的极端想法。

三是初选方案。 按照“抢、稳、保”的思路,结合本省(区、市)可报院校数量,参考全国拟录取院校录取情况近几年考生分为冲刺申请(往年录取排名稍高)、稳定申请。 在三个范围内选择相应院校:首选(往年录取排名接近)和保选(往年录取排名较低)。 同一区间的几所高校应根据往年录取排名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 注意选择最小的选择,以防止所有的选择都太高。

四是优化改进。 全面优化初选志愿者,根据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者安排不合理带来风险。 平行志愿者虽然相当于同一志愿者,但归档和检索是有顺序的。 考生应充分了解相关院校近年来的录取排名及排名变化,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申请顺序。

五是正式填写报告。 按照您要报考的顺序,严格按照省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志愿填写流程和操作要求,填写您的个??人志愿信息。

8. 填写申请表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牢记提交时间并尽早填写表格。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申请表。 申请系统将在指定时间关闭。 截止后,候选人将无法再填写申请表。 建议考生尽早填写申请表,尽量避免在截止日期临近之前集中精力填写。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做好个人信息管理。 考生应妥善保管身份证号码、考生编号等个人信息以及志愿者举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得向他人透露,防止自己的志愿者被他人篡改。

三是不要轻信道听途说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举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提供信息不真实、收费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 此外,仍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权威专家”、“内幕信息”为名,进行虚假诈骗活动。 我们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9. 招生采取什么方式,一般什么时候开始?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化远程在线招生。 各省(区、市)招生工作一般于7月初开始,8月底前结束。

10. 我什么时候可以收到录取通知书?

高校一般在招生结束后一周左右向被录取的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 如果考生已在省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官网查询录取结果,但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及时联系被录取学校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查询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邮寄情况。 /她的录取通知书。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