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马哲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1、多选题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_____。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判断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_____

3、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_____ A: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B: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 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4、单选题 “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_____。 A: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 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D: 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5、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_____。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 D: 科学的实践观

6、多选题 国体是指社会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_____。 A: 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 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适应和服务于国体,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C: 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D: 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

7、多选题 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_____。 A: 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B: 具有思维的属性 C: 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 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8、多选题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_____。 A: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C: 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D: 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

9、单选题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_____。 A: 夸大了物质运动 B: 否认了相对静止 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0、单选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_____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 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1、单选题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_____。 A: 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 B: 可有可无的 C: 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D: 加速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____。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17世纪美国哲学 C: 18世纪法国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

13、单选题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_____。 A: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14、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_____。 A: 对事物一分为二 B: 把分析与综合统一起来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15、单选题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_____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运动性和静止性 C: 时间性和空间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

16、单选题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_____。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7、单选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_____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何题

18、单选题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的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_____。 A: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 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19、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是_____。 A: 认识主体 B: 认识客体 C: 认识工具 D: 认识领域

20、单选题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_____ A: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21、单选题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_____。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主义观点 D: 经验主义观点

22、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表明_____。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影响 B: 社会形态更替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C: 当社会形态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会立即灭亡 D: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时,社会仍然可以正常地发展

23、单选题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_____。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4、多选题 下列关于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有_____。 A: 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B: 二者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 C: 二者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 D: 二者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25、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_____为基础的。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科学世界观 D: 社会实践

26、单选题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_____。 A: 自然进化论 B: 历史宿命论 C: 历史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

27、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各种考验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_____。 A: 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D: 代表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8、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_____。 A: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B: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C: 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D: 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9、单选题 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____ A: 哲学 B: 宗教 C: 政治法律思想 D: 国家政权

30、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____。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31、多选题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主要包括_____。 A: 社会的阶级结构 B: 社会的经济结构 C: 社会的政治结构 D: 社会的文化结构

32、单选题 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C: 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D: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

33、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_____。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34、单选题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____。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35、单选题 “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_____。 A: 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B: 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 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 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36、判断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_____

37、多选题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_____。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8、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_____。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起源于经验 D: 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39、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系所具有的特点的是_____。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一致性 D: 多样性

40、多选题 国家具有阶级压迫工具职能和社会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的是_____。 A: 调整本阶级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B: 调整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 C: 调整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D: 组织领导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41、单选题 有人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_____。 A: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 C: 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 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2、单选题 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_____。 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43、单选题 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_____。 A: 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 B: 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工具的更替 C: 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44、单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____。 A: 辩证形式 B: 趋势和道路 C: 不同状态 D: 源泉和动力

45、单选题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是_____。 A: 形而上学 B: 唯心主义 C: 唯物主义 D: 辩证法

46、单选题 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_____。 A: 化学运动 B: 物理运动 C: 生物运动 D: 社会运动

47、多选题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_____。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巳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48、单选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_____。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49、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 A: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 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思维发展的规律

50、多选题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_____。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 人和自然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1、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_。 A: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 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

52、单选题 孔子说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句话的认识论含义是_____。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而存在 D: 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3、单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_____。 A: 物质决定意识 B: 事物绝对运动 C: 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D: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4、单选题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大于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_____。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5、单选题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_____。 A: 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 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 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56、单选题 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是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7、单选题 社会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其中在人类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_____。 A: 政治文明 B: 精神文明 C: 物质文明 D: 生态文明

58、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__。 A: 生产方式 B: 生存实践 C: 人口因素 D: 生产关系

59、单选题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_____。 A: 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B: 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 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D: 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60、单选题 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其错误在于忽视了矛盾的_____。 A: 特殊性 B: 斗争性 C: 普遍性 D: 同一性

61、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_____。 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62、单选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属于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63、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 A: 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 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 人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64、单选题 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_。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和价值转变方式 B: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C: 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不同 D: 在资本流通中的周转速度不同

65、单选题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____。 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6、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_____。 A: 实践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C: 世界观和方法论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7、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表现在_____。 A: 它能化为人民群众变革现存世界的武器 B: 它大量吸收了历史上的优秀成果,从而适用于任何时期的任何问题 C: 它是最高最后的思想体系 D: 它已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从而永远是正确的

68、单选题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_____。 ①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 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③前者要分析的是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 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9、单选题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_____。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70、单选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_____界定的。 A: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71、单选题 《孙子兵法》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_____。 A: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2、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_____。 A: 暴力革命 B: 代议制民主 C: 先进的生产力 D: 科学社会主义

73、多选题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具有_____。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74、单选题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一句诗体现的哲理是_____。 A: 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75、单选题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_____。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6、单选题 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D: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7、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_____。 A: 辩证法、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总体性的方法、社会结构分析法等 B: 分析与综合统一、演绎与归纳统一、抽象与具体统一、历史与逻辑统一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调查研究 D: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相信和依靠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

78、单选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还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最初任务是_____。 A: 消灭阶级 B: 消灭国家 C: 消灭商品生产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79、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_____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80、单选题 “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

81、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_____。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82、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_____。 A: 科学发展观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三个代表”思想 D: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83、单选题 “激变论”的错误在于_____。 A: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 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 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84、单选题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_____。 A: 对立统一的关系 B: 质量互变的关系 C: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85、多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_____ A: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86、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_____。 A: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 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思维发展的规律

87、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_____。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88、多选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_____。 A: —般与个别的关系 B: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89、多选题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_____。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90、单选题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91、多选题 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_____。 A: 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 B: 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 C: 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 D: 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92、单选题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____。 A: 矛盾论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93、单选题 “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_____。 A: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 客观事物(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发展的决定因素 C: 多方面的主观原因造成了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 D: 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94、单选题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_____。 A: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 事物的质具有不确定性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95、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时间 D: 空间

96、单选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_____。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 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97、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回答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出_____。 A: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结果 B: 马克思主义是成熟的理论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具体办法

98、多选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_____。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99、单选题 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 A: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C: 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 D: 新旧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100、单选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____。 A: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 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参考答案及解析为vip会员专用,点击开通VIP会员即可查看!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