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7月4日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

  

1、为抵御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其精神可歌可泣,下列最适合赞美他们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参考答案:A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曹魏时期文学家曹植《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题干中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与该诗句所体现的精神相一致。 B项错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初唐文学家虞世南《蝉》,意思是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此诗句借蝉抒情,比喻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与题干中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所体现的精神无关。 C项错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北宋词人苏轼《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此诗句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与题干中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所体现的精神无关。 D项错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意思是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此诗句表现了将士们战前劝酒的场面,与题干中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所体现的精神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 2、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 ) 。 A.历史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参考答案:D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国情社情。 A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历史性特点。 B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包容性特点。 C项错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题干中中国七大方言的存在未体现民族性特点。 D项正确,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强调由于地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题干中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等都是从地域角度划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 故正确答案为D。 3、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B.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它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源 D.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参考答案:C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 B项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项错误,汉字是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源。 D项正确,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也决定综合国力 D.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答案:D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项错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与文化的兴衰、国力的强弱无关。 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关系,该项只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未体现与国力强弱的关系。 C项错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即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政治和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上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政治制度都是社会存在,文化则是社会意识。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因此,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项正确,综合国力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正确答案为D。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这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是( )。 A.着眼于个人的前途命运,勇于砥砺奋斗 B.坚持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伟业的有机统一 C.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国家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D.练就过硬本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参考答案:B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项错误,新时代青年不能只着眼于个人的前途命运,还应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在砥砺奋斗中实现个人梦、家庭梦和国家梦、民族梦。 B项正确,新时代青年需要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规范,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家庭与国家事业结合并统一起来,坚持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伟业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个人梦、家庭梦、国家梦和民族梦。 C项错误,新时代青年要勇担时代责任,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不是要求放弃个人利益。 D项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以不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现在已进入新时代了。 故正确答案为B。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国强未必称霸,愿与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 D.一定的政治反映一定的文化 参考答案:C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题干中强调中国的“和”文化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无关。 B项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题干中未体现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内容。 C项正确,一定的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对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题干中强调中国的“和”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 D项错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题干中强调的中国“和”文化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 故正确答案为C。 7、推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培育工匠精神必须()。 A.让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最高的价值追求 B.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能随意跳槽 C.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D.加强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参考答案:C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项错误,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随意跳槽。 C项正确,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借鉴;既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要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D项错误,习近平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并没有强调要“加强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 故正确答案为C。 8、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繁荣 B.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D.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 参考答案:B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患难与共、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接续相传、永不中断。 故正确答案为B。 9、剪纸、刺绣、雕刻等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在今天的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知。数字显示,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已带动2200多个项目,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可见,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 A.突破了传统文化发展的模式 B.变革了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 C.激活了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 D.推动了文化产品消费的升级 参考答案:C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非遗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利用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传习所、文化设施、闲置场所及企业厂房等进行改建或扩建,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充分体现出了文化和旅游“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成效和作用,提振了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激活了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 故正确答案为C。 10、“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时隔35年,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祭祀坑发掘。随着一件件文物的亮相,这座神秘莫测的文化艺术殿堂,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无穷的魅力。此次考古发掘( )。 A.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了中华民族自豪感 B.反击了考古发掘的质疑,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信度 C.发挥了我国考古发掘优势,引领了世界考古发掘的进程 D.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参考答案:A www.luzai.cn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三星堆遗址中一件件文物的亮相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实物例证。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更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