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

2、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

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 ♂ 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考试中会经常出现很多物理的题,这些题目看似很专业,其实都是跟我们生活相关的,只要稍加把握,就会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声音的常识。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二.生活和考试中的应用

(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常考的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40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速度约为5200m/s。

(二)关于音色、音调和响度。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比如敲桌子和敲杯子的声音就明显不一样,这就是音色的不同,不同的人的声音也各有其特点,这也是音色的不同。音调是声音的高(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比如用同样的力敲桌子,一秒钟敲一下和一秒钟敲100下的声音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音调不同的体现。响度是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三)超声波和次声波。正常人能够听见20Hz到20000Hz的声音,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

1.超声波常见的应用: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可以清理金属零件、玻璃和陶瓷制品的污垢,如果在放有这些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用超声可以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可以帮助医生分析人体内的病变,如平常说的“B超”。

2.次声波常见的应用: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例题

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 )

A、610m

B、2040m

C、1020m

D、900m

【答案】C。解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应是340×3=1020米。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推荐:

新近科技成就考题

新近科技成就有哪些?

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 ♂ 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科技,科者类也,技者巧也。在本次的梳理过程中,将分门别类的予以展现,为每位苦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维度。

一、人工智能类

1.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我国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纪MLU100。这一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提供的核心芯片,可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充分满足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经典数据挖掘等领域复杂场景下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

2.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9月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希望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二、量子技术类

1.2018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开发的全球首款量子计算云平台APP“本源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上线,旨在为手机用户打造量子计算在线演示、教育科普及模拟服务的掌上平台。科研院所、高校、专业用户及有需求的公众可通过手机操作量子计算,让量子“门外汉”也能上手,进入神奇的量子编程世界。

2.2018年4月,清华大学段路明教授研究组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打破了先前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4个量子接口之间纠缠的世界纪录。

三、航天科技类

1.2018年5月,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我国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

2.2018年5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

四、基础设施类

1.2018年5月,我国高海拔地区首座转体梁桥——格库铁路格东特大桥转体梁顺利合龙,标志着转体梁工程在青藏高原转体,为2018年底格库铁路青海段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2018年5月,世界海拔最高、设防抗震级别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近日投运,工程投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水电200亿千瓦时,约占深圳市年用电量的1/4。

3.2018年5月,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风电施工平台——2000吨“龙源振华叁号”日前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大型风电安装平台国产化,为我国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提供了装备支撑。

4.2018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在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首台套应用揭牌仪式在中广核阳江核电站举行,阳江核电5号机组成为我国首个使用自主研发“神经中枢”的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

5.2018年6月,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于12日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6.2018年6月,国内首个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一次带电并网,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7.2018年9月,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并正式命名为“雪龙2”号,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8.2018年9月22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仪式在香港西九龙站举行。9月23日清晨6时44分,深圳北站,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首趟列车G5711驶离站台,此举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内地高铁网将延伸至香港。自此,香港正式接入国家高铁大网络。

五、人物奖项类

1.2018年4月,中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13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8年舍贝里奖。

2.2018年5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的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该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完成。

3.2018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3位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国科学家入围。本次评选中,世界范围内共有36位科学家入选,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家,分别是专门研究心血管疾病病因的天津医科大学教授艾玎、研发用于早期疾病诊断传感器的天津大学教授段学欣以及研究方向为环境因素和遗传性疾病关系的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娜。

六、科技会议类

1.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闭幕。本届峰会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打造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三大平台。

2.2018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智能大会以“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将举办3场主论坛和18场专题论坛等活动。

3.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5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习近平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把握好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处理好数据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交流互鉴、深化沟通合作

4.2018年9月,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分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介绍了我国太空探索领域诸多规划。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介绍,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初步明确了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大会通过并发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

七、前沿通信类

2018年4月,HW将于今年全球商用的5G NR(第五代移动通信新无线接入技术,以下简称5G)产品,获得全球第一张5G产品欧盟无线设备指令型式认证(CE—TEC)证书,这标志着HW5G产品正式获得市场商用许可,向规模商用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结语

书山之路何为径,相伴可得之!

相关推荐:

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

航天科技知识之神舟系列

2017年我国航天发射—卫星系列汇总

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科技知识:前沿科技成就、科技知识:关于声音的常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