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

2、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

3、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4、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

市场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宏观调控。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其中有一个叫稳定物价。它从含义上说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是常见的高频考点,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相关内容。

一、知识介绍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特征

通货膨胀是指发行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因此,当市场上发生通货膨胀时,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这里所说的物价上涨并不是指单个商品或货物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引起的短期、可逆的上涨,而是物价普遍地、持续一段时间、不可逆的上涨。同时对于生产者而言,此时却会扩大生产,因为厂商们认为有利可图。从而在短期内看,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经济学上通常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等来测量通货膨胀。

(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生活相关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当CPI的涨幅大于3%时说明此时处于通货膨胀,而当涨幅大于5%时则为严重通货膨胀。

(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3)GDP平减指数:也被称为“通货膨胀率”,它等于该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该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三)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

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发行量=待售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货币实际发行量-应该发行的货币量)/应该发行的货币量*100%

二、试题演练

(单选)2020年某国商品价值总额100万亿元,流通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2021年该货币供应量为25万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如其他条件不变,该国2021年的物价水平将( )。

A. 上涨25%

B. 上涨20%

C. 下降25%

D. 下降20%

【答案】A。解析: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100/20=5次,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市场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1+20%)/5*(1+20%)=20万亿,实际发行货币量为25万亿,因此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幅度=(25-20)/20=25%。故本题答案选A。

三、考察形式

主要是识记性和理解性考点结合,以理解性考察为主。其中关于通货膨胀的特征和计算公式需要重点掌握,各位考生要记清楚通货膨胀会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题目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提供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从事业单位的考试可以看出,各个地方事业单位考试考察内容很广,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历史人文常识都有,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政治部分中的马原需要重点掌握,而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通透理解,剩余价值学说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围绕这一块出的题目也会很多,在此,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下剩余价值学说之中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知识。

剩余价值

在前面的商品经济中我们学过,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事实上,劳动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比如一个资本家花了100元雇佣一个劳动者,劳动者为资本家带来300元的收益,那么这300元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而100元则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跟一般商品的二因素很不一样。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会带来价值,还会带来一个价值增值的部分,也就是200元,即被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这200元从一开始就是工人创造的,但是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剩余价值即为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

如果一个资本家给一个工人开40元一天的工资,而一个工人每小时创造10元的价值,那么这个资本家至少需要工人工作4个小时,否则就会亏本,这四个小时以上,资本家才有可能赚钱,工人在这4个小时也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工资,因此,这4个小时被称为必要劳动时间,然而资本家不会只让工人工作4小时,他会要求工人再工作4小时,以方便自己榨取剩余价值,于是我们把这4小时称为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从来都是贪婪的,所以这4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还是太少了,为了能够让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资本家会要求工人加班,再工作2小时,那么这2小时是在绝对延长工人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因此称为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即在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科技革命后,拥有远见卓识的资本家们都会采用先进的技术,而当大家都运用先进技术的时候,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得工人1小时创造20元的价值,这样一来,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缩短到2小时,另一方面,工人为了抗议加班会组织罢工,这样不利于资本家进一步剥削,所以工作时间被控制在8小时,但资本家依然希望剩余劳动时间能够延长,而技术革命恰好使得这一切称为可能,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从原来的4小时增大的6小时,这样,在不改变劳动总时长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了,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均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加大剥削

区别: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需要延长劳动总时长,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榨取相对剩余价值以技术革命为前提,需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总时长不变

选择题部分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D。解析:选项A属于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选项B属于榨取相对剩余价值,选项C与题干无关,选项D正确,无论是榨取绝对剩余价值还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都需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故本题答案为D。

以上是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的部分备考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栏目还为大家提供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等相关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提供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宏观经济学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考点频率较低,但与之相关的就业与失业的考察频率较高,尤其是充分就业和失业的类型,考察相对较灵活,往往给出一段材料判断属于何种失业类型,同时判断题中对充分就业的考察也很常见,因而需要准确理解充分就业以及失业的不同类型的含义。

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1. 劳动力供给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向社会再生产过程提供的劳动力资源。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则为以下三点:

(1)社会人口规模及结构。一般而已,社会认可规模越大,结构也是合理,所能提供的劳动力供给就会越多,人口素质越高也会更利于提升劳动力的质量。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程度往往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发展水平越高,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育也有促进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能够体现经济制度,合理且先进的经济体制,对劳动力供给也会提供诸多好处。

2.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所能容纳和吸收的劳动力总量。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有诸多因素,主要因素也可归纳为三点: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也是繁荣,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水涨船高,企业也会适当扩大规模,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密集型的产业往往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极大。

(3)技术进步程度。科技的快速进步短期可能对导致部分人失业,但长期来看,技术的提高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生产过程中势必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大。

二、就业与失业

1.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吻合的状态。

2.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并非是所有无工作的情况都能称之为失业,失业有三要素:(1)劳动能力(2)就业意愿(3)无工作。

这三者缺一不可,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若无工作,不是失业;同理,若身体健全的正常人无工作,该人没有就业意愿,如各种所谓的“二代”们,以及社会上常见的“啃老族”没有上班,也不是失业。同时这也会造成部分人才资源及经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任何国家政府都会想办法避免失业,让资源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失业却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①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而失业,或是信息不对称,或是追求更好的岗位而跳槽,或是因为爱情、怀孕等等情况而暂时失去工作,因而摩擦性失业必然会长期存在,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失业,其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一般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工人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第二,不同单位需求是不同的。

②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而造成的失业。

随着生产力发展带来科技的进步,经济结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引进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此时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则会减少,机器取代了部分工人,而这些工人的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便会失业,这就是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类似,结构性失业也会长期存在,并无法避免,因为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经济学认无法避免的失业分别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而这两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失业,即因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导致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经济发展并非一直上升,它往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会经过: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显然在衰退期和萧条期,为节约生产成本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会大幅度减少,失业自然会增多。

3.失业率=(失业人口/总劳动力人口)x100%.

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不等于失业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并非所有人都能称之为劳动力。

4.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人口/总劳动力人口)x100%.

此处的自然失业人口一般指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人口。

5.充分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社会就业状况,即:

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5%。

正因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自然失业,所以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全部就业,因此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就业,此时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失业率为5%的原因在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处于就业状况,只有极少数人处于失业中,故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往往以5%为依据,例如政府工作报告再提2035年愿景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经典例题:

【单选】1.在动态的经济社会中,平时总有一些人要变换他们的工作,或者换一个职业,或者换一个雇主,有的可能调到其他地区,当某项合同到期时也会出现劳动力多余。这些情况中,未找到另一个工作之前,常常会有短暂的失业。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常态性失业

【解析】C。解析:A选项,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劳动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所引起的失业。B选项,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失业。C选项,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D选项为干扰项。由题干可知,变换工作、换职业、换雇主等在工作变化之间导致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故本题答案为 C。

【单选】2.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性失业的是:

A.农民冬季农闲

B.小张没有参加过培训无法胜任目前工作而失业

C.老王年纪大了打算提前退休

D.小李打算找工作但许多单位都在裁员

【解析】B。解析: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劳动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所引起的失业,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季节性失业;C选项属于自愿失业;D选项属于周期性失业。故本题答案为 B。

【判断】3.充分就业意味着百分之百就业。

【解析】B。解析: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故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5%)时的社会就业状况,就是充分就业。故本题说法错误。

以上是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的部分备考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栏目还为大家提供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等相关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为大家提供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从2021年来,越来越多关于“反垄断”的新闻进入了老百姓的视野当中,第一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今年的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182.28亿元罚款。这一数额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记录,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不断的消息传入我们的耳朵,例如QQ音乐独家版权的放开,以及最近的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这些都是影响力较大的反垄断事件,通过全国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公布的反垄断执法统计数据表明,仅仅半年受理的案件就多达410件。这也表明国家对于反垄断这件事情上态度的坚决。反垄断不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也和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所以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反垄断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反垄断。在经济学上我们最先了解的就是市场经济理论。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比较灵活,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这中间的关键词就是市场机制。那什么是市场机制呢。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

1.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2.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在不平衡状态时形成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同一个过程的两种形式)

3.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它通过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调节市场运行。它能够形成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促进生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

4.风险机制是市场活动同企业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风险机制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个机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因为四个机制中始终贯穿的是价格机制,价格信号是最重要最灵敏的信号,因此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但是价格机制可以合理运行的前提,是市场能够正常地调节商品的价格,所以竞争机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如果市场中都是垄断企业,那么商品的价格就由垄断企业决定,老百姓也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国家大力治理垄断企业,实行反垄断的措施,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市场机制合理运行,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试题演练】(单选)价格机制和( )是市场机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

A 风险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价值规律

【答案】B。解析: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机制,故本题答案为B。

以上是经济知识,公共基础经济常识题的部分备考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栏目还为大家提供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等相关内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剩余价值学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知识:剖析通货膨胀相关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9735.html